因为洪水所以又去品葱转转(神一般的逻辑),自然是没获得什么有价值的信息,但在读你葱一些虽无甚意义但有所思考的内容的时候,不知道为什么,突然想起了高中时候语文老师给我们讲赵氏孤儿的事情。
(当看到品葱两个字的时候你应该知道这篇会讨论些什么内容了,请慎)
FISHINGROCERY THE GRAND STORE: the biggest salesroom ever
因为洪水所以又去品葱转转(神一般的逻辑),自然是没获得什么有价值的信息,但在读你葱一些虽无甚意义但有所思考的内容的时候,不知道为什么,突然想起了高中时候语文老师给我们讲赵氏孤儿的事情。
(当看到品葱两个字的时候你应该知道这篇会讨论些什么内容了,请慎)
因为皆护酱的一些特殊性以至于我的歌单基本对他俩来说是全废的,现在也没太想明白适合代皆护酱的歌应该是哪种风格,刚刚在想我的list里就没有一首现成好代的吗?结果还真的想起来了一首,十年前很喜欢的歌,还给成御画过一张相关的图,不过现在看它真的相当适合皆护,总之记一笔
……
在这里尽量完全地呈现自己还有另一个意义:就是完全抛弃我在这些年间无意捡起、或有意塑造的某种「人设」。我不认为建立人设是件错误的事情,世界需要人们各司其职才能持续运转,但是慢慢习惯了这种人设社会、并且在进入任何平台时都将这件事放在第一位,无疑对创作是非常有害的。现在我也很难说自己的「自我」究竟是什么,但是至少在这里时,再一次尝试毫无顾忌的表达吧。
不知道我所追逐的「矫饰」和我所探寻的「真我」,究竟能不能最终达成一个让彼此心悦诚服的和解。
……
——2020.3.18《HERE IT IS》
我翻到这篇博文,我很惊异于它的精准、直白和预见性。
(毕竟我是那种以创作为垃圾桶,扔完就跑不敢负责的很渣的垃圾生产者)
从这个角度来讲我真的很应该感谢这个小小的个人网站。
真想不到我竟然会有一天想要就这个话题写一大篇东西,离谱得很。
其实我很想发在微博(因为我是观微博才产生的这一脑子东西)但,正如标题所言,我不希望这样的思考也变成一种「意见」,所以还是发在这边吧,还不用顾及观赏性,畅所欲言一发。
。。。我在wb上又没忍住口嗨了结果意外地收到了一些聊天,我又觉得还应该再写点,不过这将是很私人的内容了,而且也没什么普世性,请谨慎阅读。
wb原文:
刚刚看到那条说母亲是教师/医务工作者和孩子心理问题挂钩的po,根据我自己的经历确实有一些共感,但我希望在吐槽之外能看到更多的思考。
(当然实际上父方这两个职业的窒息率也很高了,但原po吐槽的是妈,所以我也只是顺着说妈)
为什么高社会地位的女性会对自己的孩子有更高的要求?为什么高社会地位的女性会偏向于为后代规划好一条「按部就班不容失误」的路?
原po已经充分提到了:「焦虑、控制、完美主义,但又非常在意个人形象,不容得任何人指出她们的焦虑和控制」。
焦虑,因为社会针对女性的指摘更多。
控制,因为社会相对女性的容错更低。
而指出这样的女性的焦虑和控制,无疑是另一种道貌岸然的荡妇羞辱。
完美主义,自然只能是自保的唯一手段,也就是高社会地位女性的贞洁自证。
她们的子女身为她们生命的延续,自然会被纳入自己的完美主义范畴之中。更何况「失败的母亲」总引起更多的女性自责,孩子失败的学业、失败的婚姻、失败的品格似乎都能归因于「失败的母亲」,但实际上这个世界中失败的父亲才比比皆是。
当然我并不是要为PUA型的母亲辩护,更是想对所有曾经或正在与原生家庭产生纠葛的朋友表示(真的是太苍白也太微不足道的)遗憾与抱歉。
我也明白大家有时候是真的很想吐槽自己的PUA妈妈,甚至会怨她、会恨她、会想与她永不相见。
而我近两年有一个非常深刻的感触:随着年龄增加,你会非常无力地发现你完美地继承着你双亲身上你最憎恶的那一部分。
所以我真的希望这是一个能让PUA妈妈再少一些的社会。
(微博长文的后续。有些事情和思考更私人也更情绪化,珍惜此刻的表达欲把它记录下来)
【以下:11月26日的微博长文原文】
我想了很久我为什么不再喜欢提问箱、私信和只言片语的交流。
创作者是一种从大千世界各处汲取灵感、在自我内部进行消化与加工、最终成为世界的再生产者的生物。所有的创作都是有来源的,这也是在我看来创作最真挚也最重要的部分。
所以了解创作者的最佳途径自然是了解ta的创作源头。
「最喜欢的艺术家/作品」是各种面试时必将提起的问题,也是交流时打开场面的最佳话题。同样是真正感受与了解一位创作者最关键的契机。前提是:你要同样真挚、并同样珍重地提出这个问题。
因为这是创作者核心的一部分组成,所以不会有人轻描淡写地把自己如此珍视的部分散落给毫不关心、甚至已经提前表现出有色眼镜的人。
当交流这个话题的时候,会让我感觉舒适的氛围是:「我想更深入地了解你」「有什么愿意分享的内容吗」。
而不是:「你怎么变成这个样子?让我听听」。说实在话,哪怕只是普通的交流,这也是个很难回答的问题。
与人拉近距离的前提,是尊重、好感、以及将对方视为一个有情感和思维、会成长和改变的「人」。
而不是预判、偏见、刻板印象和猎奇。
更何况对于心灵和感受比常人都敏感至少一倍的创作者而言,被「物化」(无论是矮化、神化还是他者化)尤其难以承受。在我看来,「请看到真实的我」是创作者怀揣的永世的孤独。
而「请接受真实的我」则是生而为人(社会动物)所伴随的诅咒。
「请承认真实的我独一无二、不可复制」,是创作者的运作方式和职能所决定的必然的精神需求。我一直认为创作者实质上比非创作者要真挚很多,因为他们一定是有不得不表达的思考和冲动才会用各种方式把自己的思考具现化。
反过来说透过作品可以将创作者的真实看得一清二楚。
我永远声援(我不能很无责任地用「喜欢」这个词)真挚的作品,而不是「好」的作品。
所以从某种程度来看创作才是这个世界上最残酷的事吧。
【以下:11月26日跑来这里暴写的狂言】
哈啰!!不好意思,我进行了一次非常冲动且鲁莽的大动作。
因为在阿里云的虚机上已经有半年多没办法自动更新WP版本,再加上最近针对站点的暴力攻击(?我十分困惑)次数飞速上升,出于一种莫名的危机感,我更换了托管商并且进行了一次大搬家。
所以在今天(2022年7月15日,CST)上午9:00-12:00左右,各位游客可能曾突然经历一段时间的暴力断连(…………)原谅我没有提前通知,因为我想神不知鬼不觉地把它做好;)
现在的托管商连接速度还是蛮不错的,似乎不用爬梯也可以直接访问?(意外之喜!而且,价格也蛮喜人。)
现在各个功能应该都恢复正常了(除了我完全不想搭理的——啊,除了这个blog之外的站里那些令人头疼的部分),想我的时候就可以来这里看看!
(大概是来自周五的黄金emotion
上头。
我07年知道我老头的过去很复杂,08年开始明白我老头是同性恋而且他爱他的那位敌人,从97年就出现在书里的那个敌人(当然我得是01年左右才接触这事了)。16年格林德沃有了他自己的电影形象,一年后我知道裘德洛将要演我最爱的老头最迷人那段时间的样子。18年,我买了很多GGAD本,尤其是海狗的,但读得很少。后来很长一段时间,我没敢再接触这一切。现在是22年4月,8日中国成为全世界第一波上映FB3的国家之一,从那之后我每一天都去电影院。
上头。
不要问,问就是去年看的。不要问,问就是我度过了噩梦一般的开年。我还以为今年没时间更新这个blog了呢!!
(……结果距离上次写这句话又过了两个周,随便写了)
Saving Mr. Banks(中译竟然就是传说中的《大梦想家》):imdb7.5/豆瓣7.7
Mary Poppins Returns:imdb6.7/豆瓣6.7
干脆顺便来一个Mary Poppins:imdb7.8/豆瓣8.2